(通讯员 潘晔)2021年12月3日下午,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精心筹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系列在线论坛第八场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理事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李泉教授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作了主题为《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汉字特点与“汉字难学”论析》的学术讲座,文学院副教授李炜老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李泉教授指出,汉字教学是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汉字教学的观念、水平和方法直接影响国际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汉语真正国际化在于汉字和汉语书面语的国际化。“汉字难学”作为一个老话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并不是一个客观公正的终极定论,其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有广泛讨论的空间。李教授首先详细地梳理了海内外百年来汉字“难学”、“易学”的各种代表性说法,并结合外国人汉语汉字学习经历及汉语汉字教学实践予以深入评析。李教授认为:认为汉字难学,是没有注意到汉字具有文字和语素的双重属性;没有注意到汉字系统存在优佳运行机制(常用字集中,且数量有限,成词率和覆盖率高);没有注意到读、写、认、用之间同样存在难易相互制衡和抵消的优佳机制;汉字的最大缺点在于“见字不知音”,但作为语素文字其“回报率”极高。在探讨汉字属性和特点的基础上,李泉教授指出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者要树立正确的汉字学习观,教师要确立恰当的汉字教学观。
李泉教授的讲座使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听众们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他耐心解答了大家在线上的热情提问,对于部件教学法、针对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等问题,李教授都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此次关于“汉字特点与‘汉字难学’论析”的讲座是对作为国际中文教育核心内容的汉字教学的又一次深入分析,也是对信息化汉字教学理念的探讨。李泉教授的报告无论是对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还是对于一线汉语教师都有诸多启示意义,也让我们对信息化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充满了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