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文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院新闻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过常宝教授做客桂子山人文论坛 谈“春秋‘三不朽’”

作者:刘笠慧 肖令辉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6月20日

(通讯员 刘笠慧 肖令辉)6月1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北大学副校长过常宝教授应邀做客桂子山人文论坛,在文学院三楼会议室带来主题为“春秋‘三不朽’的内涵和意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承办。讲座由付林鹏教授主持,黎杨全教授、王伟教授、余祖坤教授等十余位老师和文学院、历史学院的众多同学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过常宝教授首先提出春秋时期“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观念。接着阐释了“三不朽”的主体身份,认为“三不朽”可表述为天子立德、诸侯立功、大夫立言,反映了天子、诸侯、大夫三个不同阶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过常宝教授还指出从“称伐”到“立言”的转变显示了春秋社会文化急剧变革下大夫阶层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大夫所追求的已从通过融入宗族实现不朽到超越宗法文化追求个体价值,“立言”反映了大夫阶层对社会主流话语权力的把握。



接着,过常宝教授主要讨论了“立言”的文化内涵。过常宝教授认为《左传》中的“立言”涉及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承担着构建新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并指出“立言”的标准是“信”和“有征”,“立言”就是新的意识形态构建过程,它通过“有征”的形式和悠久的巫史传统相联系,并从中获得话语权。过常宝教授指出君子“立言”的文化现象导致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春秋君子“立言”真正关心的是现实社会的秩序和规范,呈现了是从天命到理性的过渡。春秋君子思想基本上涵盖了后世儒家的主要内容,也奠定了后世儒家的基本价值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春秋时代的君子是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奠基者。


最后,过常宝教授指出“三不朽”不仅只是三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观点,对“三不朽”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当时历史文化现象的理解。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付林鹏教授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过常宝教授做学问的方法及学术研究的思路。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就“立言”的“立”之变化、“言”之范围,“三不朽”概念之流变,如何从“三不朽”的角度理解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等问题向过常宝教授请教,过常宝教授予以详细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