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文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院新闻 -> 正文

聚焦素养,衔接初高——文学院21级优师班赴武大外校观摩语文学科初高衔接教学研讨

作者:张旭 赵悦茹 翟美婷来源:文学院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9月23日

(通讯员:张旭 赵悦茹 翟美婷)2023年9月22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优师班21级同学共计27人前往武汉大学附属学校参与王虹霞名师工作室、黄旭午名师工作室联合进行的语文学科初高衔接研讨活动的观摩。本次活动由武大外校语文教研组长张益老师主持,具体包括《记承天寺夜游》同课异构、名师评课与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武大外校的张芳老师与武大附中的何凤麟老师先后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张老师以古今对照引入,用“乐”“闲”二字贯穿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背景,引领学生探寻“乐”景、品悟“闲”情、明感“闲人”;最终模拟对话,深化学生体会。何老师则用网络热点开启课堂,通过细读文本,引导学生探究赏月之由、赏月之景与赏月之感;而后介绍生平、还原历史,并通过组词造句的活动调动学生知识,突出文本意蕴;最终在拓展与作业中也提出群文阅读的要求,回归语文核心素养。

在第二环节,湖北省特级教师王虹霞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不同学段的教师如何教同一文本”、“不同学段的学生如何学同一文本”与“课堂上问题设置的目的为何”。她指出语文学科的知识有螺旋上升、散落于文本、因人见异的特性,初高中语文教育的定位不同但有交叉之处,衔接的重点便在于交叉之处;对于同一文本,不同学段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内涵不同,应根据学情进行发展;问题的设置也应从文本出发,使学生能够更加亲近与深入文本,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又“沉浸下去”。武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黄旭午老师则在指出两位老师授课的四点共性与六点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思考:“单篇教学还是群文教学”、“情景教学的实践”、“关注学生的成长”与“作业改革的推进”。他根据统编版教材的单元设置提出“由单篇过渡为群文”与“不局限于单一知识点,而是基于一种结构下的知识”,由此指出在框架的知识点下设计课堂,综合单元学习任务;教师应注重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强化与迁移知识;教学中通过过程性学习让学生学会真正的学习和深度学习,也指出了“如何评价”的问题,认为在这方面值得学习江浙一带;作业不应是“机械的、零碎的、反复的”训练,而应为“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的”或者“开放的”。

第三环节,湖北省特级教师黄群芳老师的发言以“感受”“收获”与“思考”三个关键词连通,指出“衔接并不是将不同的东西,在衔接处,彼此靠近,求同去异”,语文学科的衔接应当“从整体出发”“从本质思考”,因此需要保持“小初高在同一赛道上”,即“教学目标上的一致性”——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随后结合《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与苏轼的经历探讨“阅读教学追求目标的一致性”中的“目标”为何,指出阅读是为了读懂文本,教师应细化自己读懂文本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杜娟教授的发言聚焦于培养语文素养的“眼力劲”,她引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唐江澎的话阐释了语文核心素养“不是能够记得住的知识,而是能够带得走的东西”,同时强调了“语言运用”这一素养的基础性作用;随后指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要点需要从词语篇章上着眼,在思维能力上着力,于学习习惯上得劲,从而使学生初步养成迁移能力、建构系统思维、促进批判精神;最后从《记承天寺夜游》的文类出发,赏读文章的取景之奇、描“象”之妙与意境之深,就群文阅读拓展了宋人尚意趣的特点。

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在小初高三个学段中做好两个衔接,需要秉持目标的一致性,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引,注重语言积累与运用,提高思维与审美能力,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参与本次研讨观摩活动,21级优师班成员对于学段衔接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期在之后的教学探究与实践过程中,探寻平浅易进、真正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审读人:李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