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聪聪 舒佳欣)11月23日晚上,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辽宁文学院院长、《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韩春燕教授在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做了题为《生活的庸常与写作的神性》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李遇春教授主持,张岩泉教授、窦金龙老师、余迅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李遇春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优良传统,并对韩春燕老师主编的《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对当代文学学科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钦佩。韩春燕老师向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的快速发展表示祝贺,并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开始本次讲座。
韩老师认为,“庸常”与“神性”是辩证统一的,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往往潜藏着不可知的“神性”。那些生活中看似荒诞、非逻辑的现象,用文学的规则和逻辑表现出来往往就是“神性”。以此为标准,韩老师对当前影视及文学创作中人为割裂人与外在关联,湮没于生活的琐碎与“庸常”从而有意无意逃避“神性”的潮流表示担忧。她认为这种简化生活的处理方式根源在于创作者对所处世界缺乏充分的了解,因此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只能是一个干瘪的世界,作品的美学光晕也因“神性”的消弥而丧失。与之相反,那些面对天地万物说话,将人与自然、人与周遭的世界融为一体的创作,往往因其“神性”光辉使作品呈现出寥廓的气象,并给人更多审美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震动。
韩老师紧接着以莫言、贾平凹、阿来、迟子建、次仁罗布、李修文、叶舟等作家的创作为例,提出一个好的作家要对所处世界有着充分的了解;要有超越庸常的思维,敬畏生命、心怀慈悲的态度;并能以异于常人的敏锐知觉从生活的“鸡零狗碎”中发现“神性”。在此基础上,优秀的作家还要能够通过想象等手段将在生活中发现的“神性”于作品中予以恰如其分的表现。在具体创作时,不能用生活的逻辑衡量文学的逻辑;故事可以很“离谱”,但细节一定要丰富真实;同时还要兼顾写作时的密度与节奏,尽量做到张弛有度。这些既是一个优秀作家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可视作阅读及研究者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
随后,文学院、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在讲座过程中与韩春燕老师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李遇春老师做最后总结。他认为韩老师“接地气”的“闲聊体”讲述方式不仅改变了我们对“高头讲章”式学术讲座的印象,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和学术研究提供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启示。首先,优秀的作家要是生活家,要热爱生活。其次,作为研究生,我们面对的经常是格式化、庸常化的生活,要善于在其中寻找非理性、超越性的“神性”。最后,本次讲座还涉及一系列创作美学问题,诸如“实”与“虚”的结合,写作密度、行文节奏的把握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这对研究生期间的学术研究及生活必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