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文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院新闻 -> 正文

桂子山人文论坛第275-277期: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吴英成教授系列讲座

作者:粟沁维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9年11月27日

(通讯员:粟沁维)2019年11月19日至21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吴英成教授做客桂子山人文论坛,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三场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精彩讲座。三场讲座均在文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吴英成教授分别从“新加坡汉语教学”、“一带一路”以及“科学技术”三种视角对国际汉语教学事业进行分析与展望。文学院、语言研究所、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许多老师和同学参加了该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吴教授的讲座受到热烈欢迎,慕名前来的听众还有来自其他大学的老师和留学生。

吴英成教授(GOH Yeng Seng),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先后担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他成功地设计了南洋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汉语教学、全球汉语与汉语变体、汉英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华裔研究、教学科技应用等。

在11月19日下午的第一场讲座“新加坡汉语教学国际化发展道路:经验与启示”中,吴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新加坡的国情与语言景观。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受其特殊的地理与历史文化背景影响,新加坡政府将英语设定为官方工作语言,将华语、马来语与淡米尔语设定为三个官方族裔语言,于是形成了其国家层面上的双言制、学校层面上的双语制语言景观。之后,吴教授列出众多图表数据,指出现在新加坡的主导语(英语)对其华族社会影响巨大,华裔语言形态也从第一代移民的“华语单语人”逐渐变成第四代华裔的“英语单语人”。语言形态上的改变也显示了华裔自我身份认同的改变。新加坡华裔的自我身份认同渐渐从第一代的“落叶归根”型演变为“落地生根”型。吴教授指出,随着中国复兴,国际汉语教学事业既是中国人的事业,也是世界上所有与汉语有关的人的一项国际性事业。为此,他着重介绍了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为国际汉语教学事业做出的努力,如制定颇具特色的国际汉语教学硕士课程、打造国际汉语语言服务业等。

第二场讲座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战略”。吴教授认为,汉语正在逐渐成为世界语言,且汉语的全球化传播速度将与中国的复兴进程同步。他根据电台、网站、搜索引擎、软件、杂志、报纸、书籍等领域的统计数据,具体分析了全球汉语传播情况,由此引出与“一带一路”挂钩的国际汉语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吴教授指出,发展国际汉语教学新战略,我们不仅需要发展汉语国际教育新类型,如做本土化、语别化、国别化、族别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也要拓展国际汉语教学新战略,如开发汉语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本土化汉语教材研发、大力发展语言服务业以及发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实际需求的专业汉语。

11月21日下午吴教授做了“教学与科技整合:在线汉语口语入门课程”的讲座。吴教授强调当今世界科技的颠覆性创新及其对于未来在线教育的影响。他从麦肯锡公司所提出的“数字化三股推动力”中受到启发,提出了“数字化在线课程驱动力”的“三化”——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再中介化”;以共享经济管理模式、协力组合模式为代表的“分散化”;以数字化智能学习助理软件和一对一个人化学习解决方案为代表的“非物质化”。有了这三股驱动力,数字化在线课程也就有了“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以及“提供一对一个人化学习解决方案(one-to-one personalized learning solutions)”的独特优势。吴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他对于在线汉语口语入门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课程研发情况。在座师生对吴教授提出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关注,现场互动频繁,讨论热烈。

这三天的讲座,场场爆满。吴教授的讲座,从海外汉语教育研究者、实践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诸多独特又富有远见的观点。吴老师的讲座充满学术的智慧,给予了青年师生学术上的启发;吴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中西融通,为从事国际汉语教育行业的青年学子们打开了不一样的国际化、科技化视野。就像吴教授在讲座中分享给大家的名言——“The world has changed and so must we.(李光耀)”。作为新时代的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从业者,我们不仅仅要学习语言学知识,还要具有更开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我们要努力抓住时代机遇,将国际汉语教学事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