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文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院新闻 -> 正文

文以研道,欣然而来——文学院第十届“文欣杯”科研立项挑战赛决赛举办

作者:唐艺卓 王珂悦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0年11月30日

(通讯员 唐艺卓 王珂悦)1129日上午,由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委员会主办,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学术创新与劳育中心承办的第十届“文欣杯”科研立项挑战赛决赛于文学院一楼报告厅举办。应邀担任比赛评委的老师有语言学方向张邱林、古代文学方向毛德胜、教师教育方向陆方喆、现当代文学方向窦金龙、文艺学方向王子铭、外国文学方向李顺鹏,出席比赛的嘉宾有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福刚、团委书记李哲立、团委副书记陈若千、团委副书记鲍思琦。本次比赛由2019级刘圣炜和2020级马浩男担任主持人。

根据老师打分情况,共有八个小组从之前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进入了本次决赛。最终齐雨霏小组凭借《1941年老舍滇南之行的文学史意义》课题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黎沅堃小组、郎天瑜小组获得二等奖;孙亚男小组、吴雨歌小组、朱嘉绮小组获得三等奖。

本次决赛分为课题陈述和小组答辩两个环节,八个小组依次进行汇报。各小组在呈现各具特色的研究课题展示后,接受评委老师们的针对性提问并进行答辩。首先出场的是孙亚男小组,该小组以《北朝渤海高氏家族文学与文化研究》为研究课题,探寻北朝高氏家族文学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冯源小组紧跟其后,她们以《默读》为例,探讨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尝试与困境,视角独特,立意新颖。第三位汇报人朱嘉绮则以调查数据为证,向大家展示了高校师范生短期支教效果的量化评估结果。面对评委老师提出的对于研究对象的疑问,小组成员表示将以局部地区高校、少数支教者为出发点,逐步扩大调查研究范围,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

1139E

随后,郎天瑜小组从小处入手,历时一年,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师课堂口头语进行考察并探讨了其语用效果,并根据评委老师的提问特别解释了“口头语”的定义。第五小组黎沅堃小组则通过走进文学经典《包法利夫人》,深入剖析了作品所展现的服饰话语与伦理身份。在答辩环节,全体小组成员与评委老师结合文本内容与研究细节,共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六小组结合当下实际,由汇报人吴雨歌向大家作了《后疫情时代对疫情文学创作机制研究》报告,展现出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而第七小组齐雨霏小组则从文学史意义角度出发,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配合研究材料分析1941年老舍滇南之行,探寻其文人风骨。该小组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与研究态度均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肯定,并在答辩环节中获得好评。最后,何新月小组汇报人赵殷艺带来了课题《主旋律电影认知情况调查报告》,并由小组代表人员对评委老师关于“主旋律电影定义”的提问做出了简要回答。

ACF7

八个小组的课题陈述与答辩结束后,党委副书记徐福刚代表嘉宾致辞。在向到场评委老师表示感谢后,徐福刚强调,我们必须重视文学院科研氛围的营造与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同时他针对本次比赛进一步指出,各参赛队伍要更加注重课题申报的规范性。最后,徐福刚肯定了本次比赛中主办方、承办方的积极组织以及各参赛队伍的优秀表现,并勉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勇攀科研高峰。最终,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评委老师为获奖小组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文欣杯”科研立项挑战赛决赛正式落下帷幕。

EF59

“文欣杯”科研立项挑战赛立足于学术科研,同时充分考虑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其意义在于调动同学们对专业学习和课外学术研究的兴趣,真正将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融入进大学生活。迄今为止,文学院“文欣杯”科研立项挑战赛已历经十年,举办十届,不仅激发了文院学子参与学术科研的热情,孕育了众多优秀的科研项目,更为百年文院营造了愈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越来越多的学子提供感受学术、走进科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