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欢)2021年9月25日19:30,2018级文史直博班“励心”学术沙龙第五期:“中国文论的情感之维”学术讲座在文学院317教室正式举行。
本次学术讲座的演讲嘉宾为武汉大学特聘研究员袁劲老师。讲座伊始,文艺学教研室李远老师以轻松的主持风格向同学们介绍主讲人袁劲老师。袁老师则结合个人的科研实践,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在时长近两小时的讲座中,袁老师首先以日常生活中感到亲切的“表情包”为导入,然后援引钱穆先生的“家庭人”、“新士人”,展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中的“情”与“感”的分析思辨;接着,他以简洁精炼的语句介绍了学术热门之“范式”与“进路”,展示并简评了翔实可信的理论书籍,针对情感社会学、情感史、中国文学情感研究等中国文论情感研究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分析。为了更好地引导同学们进行学术思考,袁老师特意从自己的科研实践出发,分享了他对“怨”与“愤”的研究实例,从选用关键词索引、拓展“发愤著书”的经典研究序列、“愤”字引起的作者评价不够客观的负面效应等角度,启发大家如何从传统命题中生发出学术研究的新意。

提问环节中,2018级文史直博班学生踊跃发言。刘晨茜同学就比较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与中国文论“感物说”的问题,向老师提问。袁老师指出,在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中,应当重视翻译问题,尽量做到学习原写作语言、贴近具体的文化语境,再进行细致的比较。而后,孙亚男同学就诗歌中缺乏直接写情感的关键字、台阁体应制之作等方面向老师提问。袁老师亦提出了可行之法:在缺乏直接性的“怨”、“愤”等关键字时,可以尝试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加入自身对这类诗歌的理解,进行进一步的情感研究。

本次讲座气氛热烈,在场同学认真专注、勤加思考,主讲老师幽默风趣、共进共勉。第五期“励心”学术沙龙在师生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