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卓越教师计划班举行诗歌教学创意工作坊之群文教学视频观摩活动

作者:庞艳仪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2年04月09日

(通讯员 庞艳仪)2022年4月8日下午,文学院2018级卓越教师计划班于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举行了诗歌教学创意工作坊之群文教学视频观摩活动。此次活动由冯静主持,2020届学姐陈怡俊受邀分享教学经验,卓越班导师杜娟点评总结。

会议上,同学们首先观摩了衢州市语文教学名师朱前珍老师的古诗教学视频。其授课内容为现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的古诗《涉江采芙蓉》。朱老师以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导入新课,课堂主要设计了两大情境和任务。情境一为“梦回春秋”,联系《诗经》,要求学生尝试将《涉江采芙蓉》的五言删改为四言。完成改写后,朱老师引导学生品味四言与五言的区别。通过细致分析,学生领会了原诗“芳草”意象的内涵。辨析“芙蓉”与“莲”的意象时,朱老师通过对比《荷塘月色》中对“采莲”的描写以及有关“芙蓉”的古诗,辅以介绍谐音双关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了原诗采用“芙蓉”说法的原因。此外,朱老师还运用古汉语字形知识厘清了“还”“顾”“望”的含义,并对《古诗十九首》中叠词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赏析。经此讲解,学生们感受到《涉江采芙蓉》节奏与内涵的浑然一体。接着进入情境二“梦回大唐”,要求学生给每句诗增加抒情主体,将五言诗扩为七言,且规定这“两言”必须加在句首。通过转变抒情主体的性别、年龄以及数量,朱老师赏析了原诗的巧妙写法,并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得出“异地漂泊并非个体处境而是时代悲歌”的结论。最后朱老师布置了三项课后任务,希望学生能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古诗鉴赏方法举一反三。

观摩视频后,已参加工作的2020届学姐陈怡俊分享了其诗歌吟诵的教学实践方法。陈怡俊现为厦门市逸夫中学青年教师,对吟诵教学有心得,曾上《沉吟方解诗圣心——杜甫诗歌主题吟诵教学》一课,得到一致好评。她分别从上古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来讲解诗歌的音义关联。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音,发音部位不同,意义也有差别。如m基本是结束之意。平上去入四声调分别代表不同的情绪。陈怡俊以《卫风·木瓜》、《春晓》中亲密温柔的上声和《望岳》中由于韵脚变调而强烈的上声进行举例,并通过吟诵生动地展现了诗歌音义之间的联系。在韵母方面,陈怡俊选择了《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进行对比。《春望》所押下平十二侵韵,开口度小,有压抑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押下平七阳韵持续大开口,有开阔、向上、辽远之义。陈怡俊还介绍了吟诵的五条法则,分享吟诵相关网站、书籍资源并鼓励大家学习运用。对于此前的观摩视频,陈怡俊认为可以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选裁梳理,合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最后,陈怡俊就大家提出的古诗教学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分享结束后,卓越班导师杜娟就同学们关于朱前珍老师古诗教学视频课的即时评价进行总结。杜娟老师表示同学们对视频课优点的总结比较到位,她引导在座同学进一步思考“梦回春秋”的合理性以及五言改四言的教学目标。同时,她推荐大家阅读肖培东老师“关于备课的九条建议”,并布置了下次工作坊活动前需完成的思考题。

活动最后,卓越班成员们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内合影留念。至此,本次卓越班诗歌教学创意工作坊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