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文学院摇篮文学社第41届学生代表首次交流会举行

作者:吴鸿仪 曹家声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2月23日

(通讯员 吴鸿仪 曹家声)2月17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摇篮文学社(学生)(以下简称为“摇篮”)第41届学生代表首次交流会于田家炳楼205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摇篮文学社指导老师郑保纯、社长吴鸿仪主持,副社长万佳及编辑部、宣传部、秘书部全体成员共同参与。

本次交流会共分为赠书、学生代表介绍、工作总结与展望三个环节。交流会伊始,郑保纯与吴鸿仪向其他与会成员赠予了杂志期刊,以期待在新学期中,社员尤其是学生代表能保持积极阅读文学创作领域前沿作品的习惯,使摇篮文学社在阅读行动积极性和阅读内容先锋性方面发挥校园引领作用。

随后,学生代表依次自我介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19级学生、摇篮文学社文字兼美术编辑谭雨霏首先发言。她谈到对文学中小说体裁和魔幻色彩的喜爱,以及最喜爱的作家波拉尼奥与科塔萨尔。她坦言:“虽然大学生活已近尾声,但我还是想加入摇篮,弥补一些未能进入文学院进行系统学习的遗憾。”郑保纯对此作出回应:“很多情况下,其他学院学生的创作能力反而强于‘科班出身’的文学院学生。”他强调,摇篮作为文学社,需要具有当下最先锋的文学意识。于阅读方面,社员们可以多阅读最新文学杂志,走进当下的文学现场;于写作方面,文学社不应是陈旧的、老气横秋的,而应怀着包容的态度,创作或接纳各种题材与形式的文本,如剧本杀、网游设计文案等等,力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学院21级学生汪紫绡表达了对小说文体创作的热爱,同时表明相较于创作,编辑工作更得其喜爱。编辑部主编胡晨茜、副主编王梦飞、文编李芊同为心理学院21级学生,他们向指导老师及学生代表讲述了自己与文学相遇的经历,引起大家的共鸣。郑保纯表示,文学创作是一门手艺,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作活动需要大家的坚持和坚守。紧接着,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2级学生谭平、社会学院21级学生王子文、曹家声、万佳、文学院21级学生陈冠铫、文学院22级学生张曦月、历史与文化学院21级学生张跃严、文学院20级学生吴鸿仪分别介绍了自己,分享了他们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心得。

在学生代表相互熟悉后,摇篮各部门主负责人依次汇报2022年秋季学期的工作情况。摇篮文学社社长吴鸿仪对此进行总结,并提出对2023年春季学期工作的展望。她强调:“本学期《摇篮》社刊的出版目标为1-2期,编辑部可与所有学生代表积极协调,保证社刊的高质量、高效率出版;宣传部需要跟进新闻稿的书写与日常活动照片的记录工作,在摇篮办好活动的同时,也要用宣传为摇篮发声;秘书部需要填写活动登记与财务报销等表格,促进社团活动的审批与报销工作。”郑保纯则从社团内部团结协作的角度,鼓励大家积极分担社团事务,指出促进摇篮大集体的发展,就是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至此,摇篮文学社第41届学生代表首次交流会结束。本次交流会增进了摇篮新一届学生代表与指导老师间及学生代表内部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社团各部门间的联系。华中师范大学摇篮文学社(学生)第41届学生代表将在不断的交流与磨合中促进思维的碰撞,激发对文学阅读与创作恒久的热情,推动摇篮文学社在团结的氛围中进一步前行,为高校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