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韦涵诺)3月16日上午,文学院副教授张筱南带领19级卓越筑梦计划班部分成员前往武汉外国语学校参与语文学科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武汉外国语学校主任吴小平主持,分为授课和评课两个部分。

授课环节,武汉外国语学校吴萧萧老师基于大单元视野,展示以“品戏剧语言,窥角色灵魂——大单元教学之《雷雨》”为题的示范课。导入部分,她先简述本单元三篇戏剧的时代差异,再创设主情境,即举办以“传承·创新”为主题的校园戏剧节。主情境下划分三个子情境,对应三项任务,做到情境贯穿、任务驱动。任务一将本单元三篇戏剧的台词特点与舞台说明进行对比,得出《雷雨》易于表演的结论,完成确定剧本的步骤,再将《雷雨》节选场景进行对比,依据“内心戏更有戏”的理论,引导学生完成剧本底本的选择。任务二为“研读剧本”,吴萧萧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结合台词分析台词指向的动作、潜在心理动机和目的以及人物性格。除了研读课文,吴老师还找出了多版本《雷雨》台词上的异同,与课文台词对比阅读,分析台词表现的人物情感。随后的“片段演读”环节,学生被赋予导演和演员的身份,合作挑选片段进行演读。吴老师针对性地进行演读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语气语调,把握人物情感变化。最后,吴老师总结本课所学,以情境收束,期望戏剧与同学们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

示范课结束后,武汉外国语学校主任吴小平主持评课。他先简述本次示范课依托的教研背景,再介绍评课流程,先由吴萧萧老师说课,再由武汉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与张筱南老师进行点评。吴萧萧老师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与本课对应的教学内容,指出自己以学生真实体验的戏剧节为情境设计任务,将课程学习与校园生活紧密相连,实现学生对戏剧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同时她也反思本节课存在学生活动不够、单元篇目之间的对比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接着,高一备课组组长李蓉进行点评。她肯定吴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文本解读细致,尤其是多版本台词对比和人称变化的解读。针对师生互动不够的问题,她建议让学生多读,在角色体验中入情入境;针对教学设计问题,她建议课程最后再次比较三篇戏剧语言,首尾呼应,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随后,语文教研组长赵文清对前面老师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认同。最后,张筱南进行点评。她先肯定了吴老师在教改上的尝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价:第一,有意识地设置情境,将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勾连,契合情境设置的初衷;第二,单元整体性强,抓住了篇目之间的共性,突显大单元教学理念;第三,教材研读十分细致,时间把握恰好,教学完整。而后她分享了个人对于《雷雨》教学的几点想法,抓住大单元的悲剧体裁与人文主题解读《雷雨》的悲剧意蕴。

本次活动是19级卓越筑梦计划班首次参与的线下观摩活动,同学们深入真实课堂观摩课程改革在一线教学中的尝试,积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课例,对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次活动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班级成员们带来深刻启发,激发同学们不断探索语文课程改革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