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文院学子王力:唯有见微知著,方能花开有期

作者:王力 廖永菁 蒋杨钥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4月04日

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王力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期末考察论文独立修改完成的《希望的不确定性——〈一颗小桃树〉情感品读》一文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见刊。接下来,阿文将与大家一起,共同走进本期专访,了解王力在构思论文选题以及投稿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

(一)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在大三的第一学期,王力主修了由郑昀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标与教材研究》课程。根据郑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作业“以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贾平凹《一棵小桃树》为研究对象,撰写一篇文本解读”,独立完成了论文:《希望的不确定性——〈一棵小桃树〉情感品读》。

她以三种身份来对待课文《一棵小桃树》。

以普通阅读者的身份去读文本。在不借助任何资料、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她把自己的独特思考与疑惑及时批注在课本上。如王君老师所说,“每一个标点、每一个虚词都不放过,逐一推敲,最后整合建构起整部作品”。这种原生态、见本色的阅读,让我们的思维暂时不受已有解读的干扰。

以教师的身份对待课文。学者詹丹就发现统编教材的一处旁批失误,并由此作《解读〈一棵小桃树〉——从统编教材的一处旁批失误谈起》一文。受此启发,王力特别关注助读系统。“除了文本本身外,我关注了课下注释、旁批、学习提示、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语等,并仔细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为她在论文中针对教材注释提出建议奠定了基础。

以专业的文学研究者视角去钻研文本。想深入理解文本,凭借基础性的教学资料是不够的。余映潮老师在《孤独之旅》备课手记中写道:“他为了备好《孤独之旅》这门课,读了曹文轩的文学作品、小说理论著作(如《小说门》)和学术文献,并观看了改编电影《红房子》,还搜集了经典语录。”如果阅读积累不够,可能就没有什么灵感。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她发现一线教学普遍存在对《一棵小桃树》最后一段进行简单化教学的问题,便以此为切入口,细读文本,力求还原散文情感的丰富与真实,挖掘“希望的不确定性”,撰写文本解读。


(二)春风有信,花开有期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微信推送中看到了《中学语文教学》最新一期封面及目录,其中有“文本研读”这一栏目,目录写明了投稿邮箱,而她期末课程论文的文本解读大致符合这一栏目的要求。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王力向编辑老师投送了稿件。

2022年年末,她收到了编辑老师的回复以及修改意见,并结合知网上同期刊栏目的论文格式和郑昀老师的建议修改完善,于2023年年初并重新投稿。论文最终见刊于《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3期。

“结合自己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可以在投稿前浏览所投栏目的往期文章,大致把握文章风格,推敲论文用语与行文风格是否符合拟投刊物的特点;研究该刊物上已发表论文的字数与篇幅,据此适当增减论文字数;注意按照所投期刊的要求修改论文格式,特别是摘要、参考文献等相关要素应力图达到与期刊格式要求一致;投稿期间,应及时回复编辑老师消息;当自身经验不足时,也可以多寻求老师的建议。”

(三)昼消积雪,夜涌狂澜

“在文学院的三年里,每一位老师的教学都让我受益颇多。愿我们珍惜在文院的光阴,静心积累,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读书治学。同时我认为,忙碌的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不妨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张弛有度,自在生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她表示,取得每一次成功都不会是终点,未来的我们依旧应该虚心躬行,脚踏实地,把重心放在提升师范技能上,在实践中砥砺前行、经受考验,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并超越自我。余世存在《时间之书》里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接下来,她会沉淀内心,慢慢地平整好眼下的“土地”。不求近功,不安小就。静默如初,安之若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东坡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所有成绩的取得,无不源于点滴努力的日常;所有事业的突破无不益于积年累月的奋斗。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主动思考,不断尝试,相信大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