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不舍昼夜,此心光明 | 文学院博采辩论队学年赛程回顾

作者:吕颂恩 周芷瑶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6月02日

(通讯员 吕颂恩 周芷瑶)2023年6月1日,随着第十届华中人文高校辩论赛的落幕,文学院博采辩论队在2022-2023学年的全部比赛告一段落。过去一年,博采辩论社代表华师文学院捧回了两座冠军奖杯——第二十九届“舌上春秋”辩论赛冠军、第十届华中人文高校辩论赛冠军。同时这也是院队成立以来首次在一学年内连续获得两项重要赛事的冠军。


“双冠”的到来实属不易,正因为队员们抱怀热情、同舟共济,文学院辩论队才得以撬动新的支点,一路走到这里。



01 舌上春秋: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头是春山


2023年3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十九届“舌上春秋”辩论赛在科学会堂落下帷幕。

“舌上春秋”辩论赛由华中师范大学结芦演讲与辩论协会主办,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作为华师辩论社团一年一度的盛会,“舌上春秋”已有29年的历史,无数优秀辩手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院辩论队曾于2015年荣获冠军、2016年、2017年、2021年斩获亚军。对于文院队伍来讲,决赛是荣耀的承接,也是新的启航。






初赛与复活赛——开局遇挫,愈挫愈勇


2022年10月17日,本届校赛初赛正式拉开帷幕,辩题为“名校毕业生进入小县城体制内工作是/不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文学院辩论队持反方对阵信息管理学院,我队21级辩手王静雯、周芷瑶、何晓蕾、吕颂恩上场。面对这样一个需要大量数据和案例进行佐证的辩题,辩手们在场上的推理与举证并不熟练,其表现受到事前准备文稿的束缚而显得生硬,面对对手对核心问题的攻击无法给出有效的反驳,最终以6:3大比分输掉了校赛的第一战。


首战失败的无疑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备赛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辩位如何分配以达到最佳效果?如何制定判准更贴合框架?晚上八点的东区小树林显得格外沉静,在细致的复盘交流后,队员们再一次静下心来思考这些极其重要的问题,重新调整辩位安排和攻防操作。


然而,复活赛也不如想象中顺利。由于正赛时间与教资考试的时间冲突,已经备赛3天的20级辩手无法上场比赛,原本作为模拟组的21级队员开始更换持方,紧急交接备赛。备赛时间极短,复活赛又是敲定本届校赛能否继续行进的关键轮次——辩手们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10月31日,我队在复活赛中持反方对阵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辩题为“校园竞技辩论中思考/表达更重要”。陈佳阳、黄恺文、何晓蕾、吕颂恩四位辩手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纷呈、酣畅淋漓的比赛,最终以0:9的比分战胜对手,成功复活,我方四辩吕颂恩获得本场“最佳辩手”。  


“辩论中的逻辑交锋和情感渲染同样重要,辩手不是只有思考和理性的机器,更需要用感情唤起共鸣,传递辩论的魅力。”恰如这场比赛的立论中所讲的,在场上每一次的表达、共鸣和灵光闪现,都是竞技辩论浑然天成的魅力所在。






复赛——多方压力,乘风破浪


至此进入16强,刚刚突围复活赛的队员们还未舒一口气,进入复赛后更大的压力便席卷而来。


复赛第一轮辩题为“在当代,追求热爱是/不是面对内卷的解脱之道”,我队持正方遇上了去年的冠军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辩论队。在当周的备赛周期中,我队20级辩手、21级主力辩手、22级新生辩手齐力上阵,采取了“模中模”的备赛模式以争取打磨出最好的立论框架、攻防体系。我队胡佩瑶、王鹤霖、万永健、吕颂恩四位辩手作为上场队员,在质询与自由辩论环节,从“热爱”延展开来,由宗教的分野到制度的普及,再回归到个人的情感归依——“热爱赋予我们的情绪价值,能与内卷形成的痛苦形成对冲,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价值追求。”最终我队以7:2拿下比赛胜利,我方四辩吕颂恩获得“最佳辩手”。在数场模辩的背后,是20级辩手杨佳蕾在回声跌宕的八号楼给正赛组锲而不舍的仔细复盘,也是22级刘思域、沈欣宇、王琰等新生辩手初涉校赛辩题的懵懂、勇敢。情绪会随时间沉入水底,而珍贵的东西总是根植内心的信仰。


校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22级新生辩手们也踏上了第三届“江湖杯”的征程。因此,队员们一方面积极备战校赛的复赛第二轮,另一方面又要分出人手带新生辩手们征战“江湖杯”小组双持循环赛,这无疑是校赛开战以来最忙碌的备赛周,好在队员们相互扶持、及时沟通。我队辩手王鹤霖、黄恺文、陈佳阳、吕颂恩出战本轮比赛,对阵法学院辩论队,顺利晋级半决赛。


故事的发展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一场又一场比赛胜利的背后也藏着已经走过的泪水与迷茫。踉跄前行、携手并进,这一次,叩响的是四强的大门。






半决赛与决赛——战斗到底,高唱我歌


“江湖杯”小组赛的顺利出线也意味队员们在半决赛的备赛周期继续面临着“双开”的局面。半决赛中,我队持正方对阵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我队辩手陈佳阳、万永健、黄恺文、周芷瑶上场。面对“一切都是等价交换,这是祝福/诅咒”这样一道脑洞题,双方展开了精彩的演绎与合理的构想,最终我队以12:3的比分成功拿下比赛,我方三辩万永健以极其迅猛的攻防速度与巧妙的拆解获得本场“最佳辩手”。至此,进入本届校赛的冠亚争夺。


由于学期末提前来临,本届比赛的终章并没能在2022年的岁末奏响,这也让队员们更加期待2023年篇章的续写,以画上一个完满句号。


终于,我们等到了决赛的到来。决赛的辩题是“自由裁量权是/不是法律的可喜”,又是一年法律辩,而这也同样意味着辩手们需要从立法和执法层面全面了解有关“自由裁量权”的法律知识。开赛前两天,在经历三场模辩之后,队员们仍没有完全搭建起自洽的框架。好在有前辈的点拨,大家重振旗鼓,在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后回炉重造,基于“自由裁量权不可以损害到作为法律核心的公平正义”这一前天,大家终于补齐了原本缺环的论点。



3月18日,我队辩手何晓蕾、王鹤霖、万永健、吕颂恩代表队伍出战决赛。“文以载道,博采众长。文学院辩论队问候在场各位。”这声开场问候也牵动着台下许多来观赛的退役辩手的心。她们其中有在华师继续研学的18级、19级辩手,也有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15级、17级辩手。2015级的文学院辩论队队长胡雯媛每年都会回到华师观看决赛,在科学会堂门前的暮色里,她有着比刚成长起来的小辩手们更怀念的感叹,“又是一年回校时。”


在全队的一同努力下,文学院辩论队以8:7的比分战胜历史文化学院,万永健获得全程“最佳辩手”,我队打满了本届校赛的所有轮次。最终,队员们终于在科学会堂——这个华师辩手们心中公认“最神圣的地方”,捧起了属于我们的冠军奖杯。






我们终于收获了灿烂的“大结局”


赛后集体合照

欢呼、鲜花、拥抱、眼泪,历时四个月之久的征战似乎就是为了这一天。当然,竞技辩论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思维与观点的碰撞、表达与技巧的交锋,队友之间排除万难的并肩作战,那是辩手们寄寓于每一个负重存在之中的梦想,也是新一轮的成长。好在期许没有化为桎梏,站在校赛的末端回望,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


02“文辩盟”之旅:鹏飞九万里,莫负青云志


“文辩盟”,全称为华中人文高校辩论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辩论队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辩论队、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辩论队、武汉理工文法学院辩论队等九支武汉高校人文学院辩论队参加。活动旨在聚焦人文话题,探讨人文价值,至今已有十年历史。在2019年捧回冠军奖杯后,文学院辩论队于本学年再次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潭楼,站上冠军领奖台。


文辩盟的第一场小组赛于2023年4月2日开展,21级辩手周芷瑶、何晓蕾和22级辩手张碧榕、林嘉仪一同上场,对阵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该场辩题为“人不轻狂枉少年/人不轻狂亦少年”。首战告捷,我队持反方以4:5比分获胜,我方三辩何晓蕾获“最佳辩手”。


第二场比赛对阵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同样采用“老带新”的训练模式,21级辩手黄恺文、吕颂恩和22级辩手钟心妍、李芷萱上赛。拿到“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时,人类应该有尊严的死去”这一持方后,我们深入探讨文明的价值究竟建构于何处,文明的未来又将去往何地。最终,我队持反方以1:8的比分获胜,我方三辩吕颂恩获“最佳辩手”。


小组出线后,我队进入了漫长的决赛备战期。决赛同样包括两轮,我队先后对阵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均取得胜利。在几乎和校赛轨迹重叠的夜里,带队组教练万永健、王鹤霖不辞辛劳,重新完善补充正赛组的攻防,第二天带着浓浓的黑眼圈又走入了辩论场地。或许人文辩论赛的意义就在这里——人们永远需要更迭新生的议题、深刻多元的思想和温暖心灵的情怀,它让我们在浩瀚的世界里继续在一起,相依前行。

03未来之旅——不舍昼夜,此心光明


5月28日,我队举办换届大会,博采的大旗正式交到了22级辩手们的手中。


从刚入社时的懵懵懂懂,在社课上跟着学长学姐学立论、学攻防,到慢慢成长为“带小孩的大人”,学着学长学姐的样子带新生辩手复盘模辩、出校打比赛——这是一代又一代“小菠菜”的成长路径,也正因为这样的“守望相助”,文学院辩论队才能代代相传、弦歌不辍。


晚上十点半的八号楼,有队员们讨论完赶回宿舍的匆匆脚步声,桂西路上也曾落着谁输了比赛后的眼泪。春天的博雅广场见证过我们闪着阳光的案卷,山城菜馆里我们高唱凯歌、尽情捧杯。


一路走来,每一个写着“文学院辩论队”的奖杯背后是无数个不舍的昼夜。我们为了法律辩细读法条、为了政策辩翻找政府公文处理数据;为了每一个持方、每一个论点的落地,我们穿梭于无数个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例子;我们为无论多数还是少数的群体发声;我们对不够完美的结局告之以沉默和遗憾,但也因此更加珍惜每一次能代表文学院辩论队出战的机会。

遥望未来,愿后浪奔涌不息,愿“文以载道,博采众长”的口号能在更高、更远方回响。


在此,文学院辩论队真挚感谢学院一直以来的支持,感谢每一位队员的不竭努力,前辈们的点滴关心和宝贵建议,感谢主办方工作人员、提供模辩的各个友队和评委们的辛苦付出。文学院辩论队将继续秉持着快乐辩论的心,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