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芳华待灼图新志,砥砺深耕正当时——2022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实训成果展示活动顺利举办

作者:沈茜 杨明珑来源:文学院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5月26日

(通讯员沈茜 杨明珑为进一步磨砺师范技能,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同时展示实训课程成果,为同学们日后参与师范生技能大赛做准备,2023522日下午14:302022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实训成果展示活动在文学院317教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张筱南老师担任评委,部分2022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到场参与。

基于本学期开展的八次实训课程中同学们的综合表现,经小组讨论、推荐,最终推选出12名同学参与本次活动。活动采取模拟试讲老师点评的方式,同学们先自行选择课文进行7分钟的试讲,在试讲结束后再由老师进行评点。

同学们参与活动



杨丰源同学着眼于《苏武牧羊》中“李陵劝降”和“苏武拒降”两方面,在对文本的具体阐释中分析了苏武的人物形象。卢东杰同学旨在梳理《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在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变化轨迹,并结合文中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探究鲁迅从“漠不关心的旁观者”到“民族责任的承担者”身份转变的原因。罗凯迎同学围绕“作者在英国图书馆中究竟是乐是苦”的问题展开讲解,在对文本多个维度的剖析中理清了支撑作者完成学习的精神力量。冯静同学从“寻找花与人的相似性”这一问题切入,探究了《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的变化给作者带来的力量,由此明确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沈茜同学选取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围绕别里科夫的“脸色”展开分析,并结合未删减文本中有关“脸色”的描写,推导出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李逊儿同学则从人物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分析了《范进中举》这一课文,进而得出了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以及揭露出本文的主题。

杨丰源同学进行试讲

冯静同学进行试讲

除此之外,还有六位同学就一篇课文展开了同课异构,为同学们展示了课程的多种形态和可能性。林巧玲同学和赵敏同学均选择了《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文,林巧玲同学巧设情境,以模拟法庭的形式串联课堂,着重分析了刘和珍等人的伤情,进而揭露出段祺瑞政府的残暴。赵敏同学则关注到教材中刘和珍的照片,从照片中刘和珍的“笑”出发,寻找文中书写刘和珍“笑”的句子,由此突出刘和珍身上的美好品质,也表明了段祺瑞政府的黑暗。李翔兰同学和杨明珑同学就《烛之武退秦师》展开试讲,李翔兰同学对标题进行了拆解,围绕“为什么是烛之武退秦师”的主问题,层层分析出烛之武的人物形象。杨明珑同学从烛之武的劝说艺术出发,表明此次战争是礼义套子下的利益追求这一观点,并重点分析了“晋侯、秦伯围郑”一句中的“围”字,由此窥见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岳沛霖同学和葛亦欣同学就《故都的秋》这一篇目展开同课异构,岳沛霖同学从中心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出发,关注到其中的“特别”一词,由此将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对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体会。葛亦欣同学从“作者究竟是悲秋还是喜秋”的问题导入新课,在对文中景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梳理出了文本的情感脉络和层次变化。

林巧玲同学进行试讲

卢东杰同学进行试讲

张筱南老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试讲情况都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在活动的最后,张老师也就同学们的整体表现做出评价并给出指导意见。一是要注重文本解读的深度,精准抓住文本要点,整体逻辑不能偏离文本中心,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二是要注重板书,课后要多加练习,兼顾板书的规范性和美观性。三是注重与学生互动的程度,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同时也要创新学生活动形式,不仅仅将学生活动局限在讨论这一方面。张老师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分析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教学启发。

张筱南老师进行点评

风劲帆满图新志,踔厉奋发正当时。本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师范技能的舞台,实现了同学们思维的碰撞。相信同学们在本次活动后,能对教育教学产生新的感受和体悟,并根据老师提出的意见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今后参与教学竞赛、进行教育实践奠定基础、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