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乔诗涵 程月)10月18日晚,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师范生训测部承办的第二十二期“师说”讲座于文学院2201教室开展。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雷实主讲,以“文化开放与文化传承——语文课程的大视野”为主题,讲述语文课程如何扩大视野、提升格局。

雷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香港教育局和澳门教育青年局特聘内地语文课程专家。他曾多次参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和中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工作,出版了《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等多部专著。

讲座伊始,雷实以北大校长念错字音的例子切入,论述文革年代语文母语教育的缺陷。随后,通过比较国内外母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具体目标,他指出我国语文课程仍存在不足,应在世界母语教育的比较中寻求突破。他提到,对于母语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全球竞争,在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平等对话。
其后,雷实邀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读外国阅读篇目《巴尔塞山夜的光芒》,以具体实例呈现中外语文教学在考察目标与评价标准上的差异。基于此例,他提出语文考题应加强对学生基本逻辑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审辩性思维的考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化发展。“知道我国存在的不足后怎么办?化洋为中!”他自答,“这里的化洋为中,是深度相知、理性相和,是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坚实汉语言文字基础,练就凝练的文字功力以表达外来新思想。”此外,雷实认为扩大语文课程的视野还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为传统文化拨乱反正,以史为鉴实行全民文化补课,同时深入研究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

在提问环节中,雷实与同学们平等对话,以“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具体方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如何测评学生听说能力”的问题。
“希望你们都能热爱语文,深入语文,享受语文!”最后,雷实以此作结,赠予同学们一番希冀。参与本次活动的19级文学院学生胡慧琳感触颇深:“雷实老师今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使我们了解扩大语文课程视野的具体方法。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我会更努力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弥补课程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