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两汉的经学与纬学”学术工作坊召开

作者:佟子璇 刘笠慧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9月25日

(通讯员佟子璇刘笠慧)9月23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两汉的经学与纬学”学术工作坊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2FDBD

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付林鹏主持下,会议正式开始。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兴无致辞,提出对纬书研究的三点建议,一是应该对诸多学术领域进行挖掘;二是要与出土文献、传统的文献考据训诂结合,实现方法上的探索和更新。三是纬书研究需结合思想史、学术史,形成一个框架。同时强调,本次会议的主题对研究中国的经学史、思想史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曹建国在发言中表达对了对学术工作坊的认可,肯定了年轻的研究力量。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经学研究、经纬关系、纬学研究、纬学作用等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经学研究专题由王炜教授主持。徐兴无教授作了题为《文王的正月还是周王的正月——<泰誓序>“一月”的背后》的报告,通过对《泰誓序》《公羊传》《左传》相关辞例进行考释,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上述现象背后的时代思想运动。曹建国教授进行评议。南京大学文学院青年学者刘雅萌作了题为《从“通义”到“正义”——汉唐经学阐释体制变革的一个观察》的报告,挖掘“通义”与“正义”两种经学阐释话语背后所反映的经学制度及其话语形式的发展与变革。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学者张甲子的报告《“五音”的音声属性与解乐构想》从不同角度诠释的“五音”的音声属性及对“五音”的解乐构想,对早期中国音乐知识中蕴含的数理体系进行探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学者王楚进行评议。

经纬关系研究专题由李梅训教授主持。王允亮教授在题为《由谶到纬与引纬释经——郑玄以纬注经再审视》的报告中,探讨汉代谶纬的起源和流变,对郑玄引纬注经的做法进行了评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梅训进行评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赵培在《河内本<泰誓>所示<书经><书纬>关系论析》的报告中,认为河内本《泰誓》在汉代的入经及其后世的流传,使得《书经》与《书纬》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经传关系,展示了传统中国政治观念对经典文本系统形塑的一种模式。南京大学青年学者刘雅萌进行评议。付林鹏教授在其报告《从<乐记>到<乐纬>——<乐经>阐释文献的生成》中对《乐记》的文献生成及其不同传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对《乐纬》文献的生成及其与《乐记》的关系进行分析。王炜教授进行评议。

纬学研究主题由青年学者刘雅萌主持。武汉大学教授曹建国在其报告《绿虵考》中考辨了“绿虵”作为龙马称名的内涵,以及龙、马、龙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曹胜高教授进行评议。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炜的报告《先秦时期日常语境中鬼的形象》对先秦时人对鬼的认知和界定进行了深入分析。赵培进行了评议。李梅训教授《试论谶纬文献的杂学体征与内学本色》之报告谶纬文献四种体态之乱,以及内学本色,阐发了学分内外对道教、佛学、儒学、医学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付林鹏教授进行评议。

纬学作用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赵培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曹胜高在其报告《由乐转礼:郊祀制度的乐制来源与礼制建构》中阐释了郊祀制度乐制来源根据的礼制建构,论述了由八节、八风和十二月令之间的变换表现出的上古时令制度的渐变情况。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允亮进行评议。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洪军作出题为《光武中兴:东汉主流政治思想的转型与道统重建》之报告,认为谶纬在汉代被赋予了政治统治的思想功能,有正当性及积极的一面。徐兴无教授进行评议。

本次会议所作之报告与评议讨论,体现了学者们对经学、纬学研究的深入思考以及具体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会议尾声,曹胜高教授作出总结:此次会议中提出的纬学概念,期待未来学者们继续研究,并将其作为知识史和思想史的史料,使之成为研究汉学的一次基础。至此,工作坊在热烈氛围中圆满结束。

审核人:李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