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程光炜教授谈“关于建立当代文学研究会的材料”

作者:李涵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03月15日

(通讯员 李涵)2021年3月1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程光炜教授,通过腾讯会议线上渠道做了一场主题为“关于建立当代文学研究会的材料”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李遇春教授主持,杨晓帆老师、余迅老师、窦金龙老师、王仁宝老师及本学科硕博研究生等聆听了讲座。

程光炜教授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破格升为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成员。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程光炜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出版有专著《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当代文学的历史化》、《文学史二十讲》等十余部。多次赴欧洲和东亚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讲学。

在本次讲座中,程光炜教授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5年:1979-2004》这本资料汇编谈起,详细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筹建的经过。并聚焦“第一届年会纪要”这份重要史料文献,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文艺界思想解放的历史语境中,仔细辨析了第一届年会与会学者讨论的重要话题。程光炜教授指出,与会学者对建国后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状况的看法,对六七十年代文学情况的看法,对1956-1957年文艺运动的看法等,至今仍是并未过时的研究命题。他特别强调,在面对材料中看似简单落伍的观点意见时,要避免用“现在”代替“历史”,离开历史文献、离开历史条件地笼统下判断。而是应该像考古学的田野调查一样,选一个地方挖下去,在复杂的历史状况中研究问题。“我们总是容易把别人作为我们的反思对象,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问题提炼成有质量的反思对象”。“材料是人的思想活动,历史研究要体现在有关人的细节之中。”

结合自己治学经历的前后两个阶段,程光炜教授更明确了他对当代文学研究应重视历史化、史料化方向的思考。在讲座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程光炜教授也就如何处理史料研究中的历史感和感情视角、90年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回答。

最后,李遇春教授对讲座内容作出了三点总结:一是当代文学研究不妨“向后看”,要重视史料整理;二是应加强当代文学制度研究中尤其社团研究的部分;三是要锻炼剪裁运用史料的工夫,既要实证,又不被史料淹没。

在这场精彩讲座中,程光炜教授扎实细致的材料解析和他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探讨,都给予当代文学研究者极大启发。与会师生受益匪浅。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