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第302期桂子山论坛:从古诗阅读看诗歌韵律与语义交互的脑电与眼动研究成功举行

作者:罗耀华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05月27日

(通讯员 罗耀华)2021526日上午,第302期桂子山人文论坛:从古诗阅读看诗歌韵律与语义交互的脑电与眼动研究,在文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主讲人为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主持人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云教授。

杨亦鸣教授运用神经语言学的实验方法,借助脑电与眼动等科学手段,对古诗阅读看诗歌韵律与语义交互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研究。通过眼动实验和脑电实验,发现P20效应和N400效应。前者表明:押韵主效应显著。较之于押韵合理,押韵不合理在150ms-250ms时间窗口诱发了更大的P20成分。语义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不显著。N400效应表明:押韵和语义的交互作用。押韵合理时,语义不一致比语义一致诱发了更大的N400效应;但是,押韵不一致时,语义一致与不一致差异不显著。LPC(晚期正成分)效应:500-1000 ms时间窗口,语义的主效应显著,语义不一致比一致诱发了更大的押韵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不显著。

研究结果首次表明:中国古代诗歌阅读过程中存在全时程的押韵效应,表现出对押韵预期在早期加工阶段对诗歌韵律生成的调控和晚期加工阶段对诗歌语义理解的制约。其次,押韵模式驱动人们的诗歌阅读过程。这些结果说明,押韵模式合理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回环往复的声律以及入韵和相押字内涵勾连营造的诗意。这种传统诗歌沉淀的押韵模式使得中国人在一般性阅读或写作中会企盼形式工整、错落有致、声律和谐的句子。

杨亦鸣教授的报告,以其新颖的研究视角、科学的研究方法,吸引了来自文学院、语言所、外国语学院等单位近100余师生聆听。并引发了师生广泛的讨论和积极的提问。

会议最后刘云教授对杨亦鸣教授的报告,做了热情洋溢的点评和高度的概括: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文理渗透。


杨亦鸣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曾任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语言科学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语言与神经认知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语言科学》主编等。

主要学术兼职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神经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汉语史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先后在Brain(《脑》)、Cognition(《认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