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官晓碧)9月23日晚,桂子山语言学沙龙系列第七期讲座于线上顺利开展。本次沙龙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中文系盛益民教授,他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为主题,给我院汉语言特色基地班上了生动的一课。陆方喆老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汉语言特色基地班成员积极参会,认真学习了讲座内容。
讲座伊始,盛益民教授从汉语构成角度说明方言语法研究在汉语研究中的定位,认为如果不强调语言方言之分,方言研究、语言研究也并无二致。就汉语方言语法的概况而言,盛老师从方言研究的三个历史分期:草创期、蛰伏期、繁荣期,向我们逐一介绍各时期的研究特点及其学术成果,并详尽地列举了繁荣期的具体表现及主要的研究进展。
接着,盛教授分别从深化方言语法的共时描写、拓展方言语法的类型比较、加强方言语法的演变研究、延伸方言语法的理论方法四个维度对方言语法研究展望展开详尽阐释。首先,在描写的精细化上盛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描写主义。他以绍兴陶堰话两类“量名”结构的比较为例,引导学生做研究要尽可能地穷尽所有语法分布环境,尤其注意语音细节。在描写的系统化角度,他向我们介绍了基于类型学的参考语法写作,并进一步指出它与其他描写语法的不同之处。在动态语法变异描写方面,基于社会背景及言语的接触,盛老师认为可以从社会语言学及接触语言学视角出发,观察普通话语法对方言的具体影响及机制的同时进行城市方言学等相关研究。其次,盛老师还强调要加强类型比较及区域类型学研究和汉语方言语法结构类型地图集的建设,并向我们展示了学者们基于类型学及方言地图的重要工作成果。此外,在演变研究方面,盛教授以吴语是非问句的历史演变为例介绍了方言史研究与早期方言语法重建的方法。最后,从理论方法角度,他建议我们在生成、功能、认知、类型等理论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取向展开研究,加强质性研究的同时要积极尝试各种量化方法。
在互动环节,李悦、史宇涵、曲胤达等同学基于对讲座的理解与思考,就自身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微妙差异、推广普通话与内蒙语保护的结构性矛盾、处于北方官话区而对方言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尴尬处境等方面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盛老师从学科理论及具体的方法上给予指导建议,并从独特视角说明北方官话区同学研究方言的另类优势,使这些受地域局限的同学拾起方言研究的自信。此次讲座立足于方言语法这一本体,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介绍了诸多科学先进的方言语法研究方法,现场师生都表示深化了对于方言语法研究的认知,受益匪浅。
最后,陆老师请所有参会人员打开摄像头集体线上合影。至此,本系列第七期线上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