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珂悦 吴鸿仪)11月20日晚,“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文学院星期五文化沙龙活动在文学院2201教室举办。本次活动由未来教育家联盟主办,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师范生训测部承办。通过征集文学院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文学院特邀请陈秀玲老师开展以“语文教师学科教学思维的建立与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沙龙活动。
陈秀玲,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教研室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9年获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方向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原理、语文学科教学以及教学社会学。近年来,陈秀玲在《教育科学》、《当代教育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以及合作出版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3部。
为了帮助广大师范生提高自身语文教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以期广大师范生能在实习和工作中尽快适应岗位,逐步取得教学成果,陈秀玲老师提出,师范生首先应做的是正确认识语文学科专业的位置,明白语文老师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要在树立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将文学思维转换成教育思维。陈秀玲老师表示,熟悉语文的思维体系是师范生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她认为,一个学科区别于另一个学科的关键在于核心概念和核心思维方式的不同。她以《乡土中国》为例阐释了核心思想体系对于师范生教学思维建立的重要性。面对当前很多新手老师因在细节上不完备而凸显出来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存在不足的现状,陈秀玲老师认为应正视这些问题,将问题展现出来,让其他人帮忙纠正,这是年轻教师必须具有的思维。最后,陈秀玲老师通过在教学中发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同学们提出要求,师范生应该具有思维转变的能力,将日常所学与实际所需结合起来,提升办事效率。同时,陈秀玲老师格外强调:“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技能训练,不是为了教给同学们一些技术、工具、技能性的东西,社会需要的不是工人师傅,语文教学课也不是技能训练课。”
在陈秀玲老师讲演结束之后,文学院师范生训测部通过二维码收集、问卷星统计的方法与现场的同学进行互动,陈秀玲老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来的三个共性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语文教学的语言的相关问题,陈秀玲老师认为,新手老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如果新手老师的优势在于具有激情澎湃的语言,那么他们就可以利用这种优势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活跃气氛;如果新手老师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言,也不必自卑,因为一节课的好坏并不仅仅受制于语言,还受课堂设计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陈秀玲老师强调,对于新手老师,提升语言功底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点,因此,提升演讲技能也十分重要。随后,陈秀玲老师针对“文学素养不够能否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呢?以及除上课外,师范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为成为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做哪些准备呢?”的问题进行解答,她先提出了两个“怎么界定优秀”、“文学素养不足是暂时的还是永远的”的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并且以此开始引申出自己的观点,既针对性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又为同学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要在日常备课和授课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专业技能。而针对有关如何看待公费师范生的文学学术科研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关系的问题,陈秀玲老师认为最适合公费师范生的学术科研是教学研究,可以把文学学术科研和语文教育事业结合起来。
讲座结束后,陈秀玲老师与在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并送出美好祝福。参与本次活动的文学院18级王纪星同学深有感触:“听完讲座后,我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意识到我们不仅需要文学的思维,同时也需要教育学的思维。这次讲座对我来说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