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增文)12月11日至13日,第一届“语法•逻辑•信息”青年学者学术工作坊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成功召开。此次学术工作坊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智能研究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计算机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汉语复句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庞培法布拉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位学者围绕“语法、逻辑和信息问题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和深入交流。鉴于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此次论坛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共设1个主会场和2个分会场,国内外数百名学者在线上参与了工作坊。
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朱斌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向农教授以《“语法•逻辑”与“语法”“逻辑”》为题进行了激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他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表示欢迎,对工作坊揭幕表示祝贺,并通过回顾前人学者有关语法学、逻辑学的学术思想和“语法”和“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讨论了对于“语法•逻辑”的认识以及语言和信息结合的重要性。最后他希望“语法•逻辑•信息”青年学者学术工作坊要探索语法与逻辑和信息深度结合的路径,寻求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法。
本次工作坊共有1篇特邀报告、6篇大会报告和25篇小组报告,并专设2场青年学者沙龙。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语言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基地主任萧国政教授作了《第三代人工智能与事件支点的语言研究》的特邀报告,他以事件为切入点,论述了语言研究与人工智能的交叉与融合。萧教授也表达了对青年学者学术论坛的寄语,他联想到1986年10月在武汉举办的全国首届青年语法学术讨论会和法国的青年语法学派,希望青年学者能够团结起来,不断创新,坚持自己特征,保持中国特色,将“语法•逻辑•信息”青年学者学术工作坊成功办下去。围绕当前计算机语义分析、人工智能、语言生活治理、语言逻辑及现代汉语语法等问题,六位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分别是北京语言大学荀恩东教授《从构造知识图谱看中文语义分析结构设计与实现》、武汉大学赫琳教授《智能化时代社会语言生活治理问题》、复旦大学陈振宇教授《预设三论》、中山大学刘街生教授《与同指性自指结构相关的语法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唐正大教授《欲彰弥盖、红鲱鱼与假装的言语假装——以凡尔赛与幽默文本为例》、华中师范大学朱斌教授《1920年出版的六部现代汉语语法著作综说——纪念现代汉语语法学创立一百周年》,以上大会报告和25篇小组报告,专家学者们从多方面讨论了语法、逻辑和信息问题及它们的交叉和接口问题,线下和线上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积极的互动交流。12日晚的青年学者沙龙,北京语言大学荀恩东教授作了“从块依存图到意合图”的引言报告,针对当前计算机语义分析中的最新进展、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以及在计算机语义处理中语言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和研究方向与学者们进行了研讨。13日下午的沙龙,唐正大教授以“转折”为主题作了引言报告,引发了在场学者的热烈回应和讨论。
闭幕式上,朱斌教授以“感谢”“融通”和“希望”三个主题词谈了这次工作坊的感想。他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逻辑和信息既是语法研究的内容,又是语法研究的视角。今年是中国现代语法学创立一百周年,也是朱德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青年学者要不负韶华,继承和发扬中国语言学前辈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为我们中国语言学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我们赶上了语言大有作为的智能时代,力争作出语言学青年学者和中国学者富有特色而又突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已经从武汉这座抗疫的英勇城市和青葱学者的摇篮桂子山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