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文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院新闻 -> 正文

刘醒龙近作与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系列讲座一览

作者:舒佳欣 周明洁 林孟 赵国霞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8年11月30日

 (编辑:舒佳欣)近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湖北省内的学界专家、老师相聚桂子山,共同见证“刘醒龙近作与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的隆重举行。借此机遇,文学院举办了系列讲座。

朱寿桐:澳门文学的生态意义

 (通讯员:周明洁)2018年11月23日下午,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朱寿桐老师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为我院学子作了题为《澳门文学的生态意义》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李遇春老师主持和点评,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李遇春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朱寿桐老师的学术成就与动向,朱老师著有《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新月派的绅士风情》《殉情的罗曼司——创造社的文学倾向》等学术作品,主编过《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史》等学术书籍,曾与我院著名学者黄曼君教授合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朱老师在澳门治学多年,对澳门的历史、文化、文学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细致而生动地向在场的同学们讲解了澳门文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朱老师首先从澳门的殖民历史谈起,通过对港澳两地殖民历史的对比,向同学们介绍了澳门文化所特有的悠久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其次,朱老师还以圣保罗学院、利玛窦现象等为例,向同学们讲述了澳门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意义。谈及澳门文学,朱老师以澳门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发展为线索,梳理了学界对澳门文学的研究情况,并阐释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此外,朱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当下澳门文学的独特现象,即虽然缺乏高水平、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但充分的社会资源使得澳门的文学创作者们拥有丰富的作品出版机会,朱老师将澳门文学的生态比喻成一片茵茵绿草,“(在澳门)每个人都可以做文学梦,都可以进行文学写作……文学不一定是为文学的参天大树去准备的,文学也可以是为一些做文学梦、为圆文学梦而努力的人准备的,文学可以是一片绿茵之地,没有参天大树,也可以……(澳门文学)就是这样一种生态。”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两位同学就朱老师的讲座内容提出问题,朱老师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讲座临近尾声,李遇春老师做了精彩总结,他总结道,朱老师的讲座为我们了解澳门文学、澳门文化提供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领域,使我们深受启发。



施战军:“克里斯朵夫站住了”

 (通讯员:林孟)2018年11月23日晚,著名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老师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为我院学子作了题为《克里斯朵夫站住了——文学阅读的点滴心得》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李遇春老师主持,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施战军老师首先从自己在高校任教时的经验谈起,提到几乎每年“关于你最喜欢作品”的问卷调查,最受欢迎的作家作品都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而他自己对路遥最初的评价并不高,在后来的阅读中才重新认识其价值。施老师就此引出,由于我们的阅读常会预先设定一个“标准”,往往对作家作品做出轻率评价。我们应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研究兴趣,剥离概念化的写作与评论。

 随后,施老师从他对古今中外文学阅读经验出发,旁征博引,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什么是“自然的文学”,我们的阅读和创作如何以自然为根基,以及怎么创作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的文学”。他引用小说里“克里斯朵夫站住了”这句话,认为克里斯朵夫对人性的信心和阿来小说中“时间的自觉性”都使其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作品”。施老师对巴金的创作转向、巴尔扎克小说中人物的分析、以及茹志娟《静静的产院》这篇小说中“谭婶婶式的失措”的解读等,都引起了同学们深深的共鸣。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同学们热情提问,施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讲座临近尾声,李遇春老师做出精彩总结,他认为此次讲座给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警醒,即回归自然,更加深入地认识与理解“伟大文学”的涵义。


阎晶明:文学新趋势及世界性的可能

 (通讯员:赵国霞)2018年11月24日下午,著名文学评论家,现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老师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为我院学子作了题为《文学新趋势及世界性的可能》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李遇春老师主持,许祖华老师点评,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李遇春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阎晶明老师的学术成就与动向,阎老师著有《十年流变——新时期文学侧面观》《批评的策略》《鲁迅的文化视野》等,主编《新批评文丛》《鲁迅演讲集》及《文艺报》“新文学新力量”等丛书,曾获首届华北区文艺理论评奖一等奖,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

 阎晶明老师首先从当前文学作品发展的四个趋势谈起,从文学题材来看,以现实为题材进行创作成为越来越多作家的选择;文学创作对作家的知识性、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文学创作的时间意识、历史意识越来越复杂;当代作家在小说的叙事上越来越回归现实。阎老师指出这四个趋势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是紧密相关的,因而作家在创作中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走进生活、贴近现实,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美好优势,扎根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有同学提问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文学”的发展的等问题,阎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讲座临近尾声,许祖华老师做了精彩总结,他认为阎老师的此次讲座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即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的发展,在场同学听后深受启发。


  据悉,本次“刘醒龙近作与新世纪文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和中国新文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这是继四年前“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成立暨刘醒龙文学创作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之后,又一次在桂子山召开的当代文学研究界的盛会。

 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华师文科的排头标兵,教学和科研实力一直居全国高校中文学科前列,并于去年入选了教育部首批“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其中现当代文学专业长期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本次在华师召开的研讨会,给华师师生提供了一个学术涵养丰厚的平台,望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能够借此机会更好地整合资源,圆满实现“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助推中国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