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桂子山人文论坛第309期:耿幼壮教授谈“伊格尔顿后期文学思想”

作者:程斌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07月08日

(通讯员 程斌)20217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耿幼壮教授应邀在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做一场题为“伊格尔顿后期文学思想研究:一种神学-文学符号学”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苏晖教授主持,文学院杨建教授、刘兮颖教授、刘云飞老师以及本学科的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此外讲座还吸引了文艺学专业的硕博研究生以及外校教师的参与。

耿幼壮教授是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跨学科研究与文化研究。近年来的主要学术成果有:《翻译的诗学》(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敞开的视界——跨文化与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Between East and West / Word and Image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15)、《倾听: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感知范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文论核心概念考绎”。

耿教授的讲座围绕着确证伊格尔顿的文学思想从始至终都具有某种神学维度展开。对于伊格尔顿近年来的两部实践批评以及一部“纯”文学-理论著作引发的其对文学-理论回归的看法,耿教授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他从未放弃文学,也始终不曾离开理论,在其早期和后期的文学-理论之间更不存在断裂。耿教授认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身份和一贯的左翼立场,及其在国内的译介接受中对这一情形的凸显,造成了其神学思想与文学-理论之间的关联被忽视,导致了认为他的文学思想存在断裂的误识。在引入这一背景之后,耿教授逐步展开了对伊格尔顿神学-文学符号学的论述。首先,耿教授从伊格尔顿近年来提出的“化身(道成肉身)谬误”概念入手,通过回溯伊格尔顿早期学术工作的神学研究起点,以及挖掘天主教神学传统对伊格尔顿的影响,并阐明其著作中存在的神学、宗教、文学、政治的混杂与相互说明的情况,说明了伊格尔顿后期文学-理论中与神学之间的隐在联系及渊源。继而,耿教授认为伊格尔顿早期神学思想始终围绕着耶稣基督这个“作为语言的身体”展开,而“身体”和“语言”也成为了伊格尔顿神学-文学符号学的关键概念。耿教授对伊格尔顿的“化身谬误”概念再次进行了例证丰富、论证绵密的阐述,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伊格尔顿如何使用神学术语对诗性进行阐发。最后,耿教授论述了伊格尔顿如何使用天主教圣餐神学为例证并结合言语行为理论,肯定了文学语言与意指对象之间,无论其普遍意义如何完美呈现,肉身/符号都仍然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讲座中耿教授还穿插了对于宗教神学知识的讲解以及在材料发掘过程中的趣事,使得讲座更为清晰易懂、活泼有趣,同时耿教授对于文献材料的艰难求索令人钦佩,给予听者严谨治学的激励。

在后续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就伊格尔顿后期文学思想与精神分析尤其是与拉康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与耿教授进行了交流,耿教授都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最后,苏晖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与评述。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