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新时期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挑战和应对——祖晓梅教授在线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汪道霞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0年11月27日

(通讯员 汪道霞)20201126日下午两点半,由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系列在线论坛的第五场——“新时期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挑战和应对”在腾讯会议准时召开。本次讲座邀请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祖晓梅教授主讲,由我院廖继莉老师主持,青年学术团队的李炜老师、余一骄老师、陆方喆老师也在线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通过分析疫情后国际热点问题和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文化交际的案例来阐明新时期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师生、海外汉语教师和留学生在祖晓梅教授精彩的报告中,踊跃互动,问题不断刷屏,实现了一场真实的跨文化交际。

祖晓梅教授首先着眼于大局,宏观概述了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指出中国与西方的分歧更深层面上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体系的差异所致。她通过影片《美国工厂》《木兰》以及各类热点事件,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全球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伦理、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祖教授特别强调,跨文化交际重在人与人交往的层面,而不是文化传播的层面,这也是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密切相关的部分。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错综复杂,祖教授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主要起作用的是价值观。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引发跨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身份也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你是谁,你怎么看你自己,别人怎么看你,当自塑的文化身份和他塑的文化身份存在差异时就会产生刻板印象与偏见,还可能引发冲突,跨文化交际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过去跨文化交际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媒体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祖教授认为,大众传媒是刻板印象和偏见的重要来源之一,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误解和偏见与媒体的报道,尤其是负面报道相关。她还指出我们要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因为人们乐于从朋友圈、Facebook等各种社交网络获取爆炸式的信息,这会影响我们观点的形成,会导致我们更容易形成某种刻板印象或是偏见。

既然意识形态领域矛盾复杂,价值观冲突无处不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祖教授认为,我们不能消极逃避,不能不与其他国家交流,而要考虑从个人的层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去改变这种局面。

祖教授指出,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首先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核。我们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要体现文化自信,讲究“和而不同”,寻找不同文化的共同点,尊重和宽容文化的差异。此外,祖教授还指出,我们在表现爱国主义的同时也要避免民族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不能用自己文化价值观的框架和理念去要求别人,要避免对抗的、情绪化的方式,而是平和、理性地讨论问题、进行交际,培养共情的态度和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更广泛的跨文化接触和交流。

祖教授的报告为我们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后疫情时代跨文化交际的特点,积极应对新的国际和时代形势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和方向性的思路,无论是对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还是对于一线汉语教师都有诸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