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文学院20级基地班《创业史》读书研讨会暨第二次团日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陈泉冰 唐艺卓 魏珍妮 邹欣欣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通讯员 陈泉冰 唐艺卓 魏珍妮 邹欣欣)12月4日晚,文学院20级基地班《创业史》读书研讨会暨第二次团日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采用腾讯“云”会议方式开展,20级基地班全体同学参与,石梦浩担任主持人,班主任王仁宝予以总结。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创业·党员形象·史诗风格”,活动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按照预先分配的结果,五个小组分别进行书籍《创业史》的集中阅读、交互讨论、ppt制作,最后按照组号,由小组汇报人展示成果。每个小组展示完毕后,都有对应点评人对该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

首先汇报的是第一小组,小组成员魏珍妮、陈玉娟带来主题为“从主要人物塑造看文本的时代因素——我读《创业史》”的汇报展示。他们从党与群众的关系、集体与个人的对立统一、物欲与理想的抗衡三个方面,审视了该时期文学的时代特征,引出价值评价体系对人物塑造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作品写作手法的分析,总结出作者希望通过作品对读者进行政治教育这一结论。点评人谷一昀对第一小组的汇报展示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有关ppt排版的建议。

第二小组由赵婉莹进行“从典型人物的塑造分析作者的创作观及其他——我读《创业史》”的主题汇报。该小组主要分析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人物形象的两面性,以及作者的观念表达,并提出“梁生宝的崇高形象是否违背乡土文学追求的自然、真实”的疑问,最后通过对时代背景、政治诉求的探求,解决了上述疑问。并且该小组认为,《创业史》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点评人邹欣欣和许楚宜对第二组的成果进行了点评,她们表示,红色经典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向善文化,我们应以善意的眼光看待红色经典。

第三小组的汇报主题为“路险天寒,创业未完”。该小组汇报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孙祎铭带来的“‘奋斗’主题”汇报,她从集体奋斗、个人奋斗、创业未完三个方面来展现创业的艰难,呼吁我们青年一代应勇于担当使命,继承先辈初心。其次,何汶忆从梁生宝、郭振山等主要人物入手,深入分析了党员形象。最后,由张珺洁进行第三部分“我与‘史’记”的汇报,她提醒同学们,要以包容的眼光看待历史。点评人王冲、彭歆童、肖宛辰、李佳锐分别对第二组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她们指出,“史诗”作品是历史的真实性与作者情感的结合,我们应以时代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第四组由艾伦担任汇报人,进行主题为“社会主义改造浪潮中人们的创业心路——以《创业史》为中心”的汇报展示。第四组发言饱含深情,抒情性强,给同学带来更深的代入感,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创业史》的时代浪潮中党业与家业的对立与统一。点评人孙慧也根据汇报情况进行了细致点评。

最后一组汇报人沙睿的汇报主题为“话说创业那些事——我观《创业史》”。该小组就梁生宝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了社会背景以及本书的语言特色,认为作家柳青的语言“扎根人民,深入人民”,较好地反映了农村风貌的变化发展。点评人李嘉伦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并强调了时代特征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巨大影响。

五个小组全部汇报完毕后,班主任王仁宝对此次读书研讨会进行了总结点评。王仁宝认为,此次线上研讨会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了每个同学的参与度,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创业史》一书的了解和感悟。此外,他也指出,本月同学们上交的读书报告较上个月均有明显的进步。最后,王仁宝对部分同学的读书报告进行了点评,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活动最后,主持人石梦浩宣布20级基地班《创业史》读书研讨会暨第二次团日活动圆满结束。

此次《创业史》读书研讨会暨第二次团日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还让同学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中感受党性、认同党性,以求将创业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当记,吾辈青年莫辞惧,乘风奋斗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