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讯(记者 范如冰)近日,《中国教育报》对我院党建工作经验做法进行报道,聚焦我院中国语情与舆情研究中心党支部在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党支部以服务国家语言战略为导向,通过优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在舆情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径。
近年来,我院中国语情与舆情研究中心党支部致力于将党建工作与咨政服务深度结合,对标国家一流高校智库标准,高质量开展党支部建设。党支部成员专业背景多元,涵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字学、国际中文教育等专业。在组织建设中,党支部注重建机制、强队伍、汇资源,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党支部创新采用“教师指导 + 学生牵头”联动模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党性修养及学术研究方面“双带头”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党员自主策划、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建立高低年级以老带新的“结对导学制”,为低年级学生党员配备骨干学生党员,形成“教育培养—成长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促进党员成长。
为提升党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党支部建立了“讲座培训 + 专题分享”互补机制。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咨政服务素养培训、咨政报告选题及写作培训相结合。
在党建活动中,党支部注重红色教育与舆情咨政相结合。以每月党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鼓励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将舆情研究工作融入党日活动,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分析国家时事热点和重要政策,并组建舆情选题收集小组,深化党员的责任担当。
在党建引领下,党支部的舆情智库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咨政服务质效提升,相关工作获得上级表扬,党建案例荣获校级“党支部好案例”一等奖。党支部成员在学术科研上也屡获佳绩,获校级及以上荣誉30余项,多篇论文入选各类学术论坛与年会 ,并积极参与国际中文传播和学校学生工作,服务师生。
未来,文学院中国语情与舆情研究中心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舆情人才培养机制,回应社会关切,激发党支部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推动党建、业务、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编辑:宁静波 洪亚琳 潘叶
审读人:桂文亮 崔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