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讯(记者 罗丽莎 刘钰姗)3月29日下午,文学院第十八届话剧大赛决赛在新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桂文亮、团委书记崔宏博,岁涵老师、毛德胜老师,辅导员袁瑞磷、叶政通、余雪婷等800余名师生共同观看比赛。

2404班支部《星空下的向日葵》演绎一个乡村女孩林夏的成长,城市与乡野碰撞,梦想与现实交织。星空下枯萎的向日葵再次盛放,教育的“传承”二字被写在广袤的田野上。

“薪火相传”队话剧《燃灯者》以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求学与教学经历为蓝本,彰显教育家精神的传承。时代在改变,教育的火种却从未熄灭,新时代学习于漪精神,赓续师道薪火。

2306支部话剧《远方来信》讲述了南县女高的讲台上,一位坚守的老师在重重困境中几近动摇,直到远方来信的出现。师生的深情对白,见证教育改变命运,坚守点亮希望。

2408支部话剧《破茧成诗》打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论断,一位“叛逆”老师和一群“叛逆”少年,他们打破了教育的茧,让青春以诗的名义野蛮生长。

2401支部话剧《向阳而生》带来青年教师陈曦的蜕变——从“教书”到“育心”。她的教案写满批注,却读不懂学生眼里的迷茫;一株枯萎的向日葵让陈曦撕碎所有“正确”的模版。

2411支部话剧《完美课堂》呈现“标准化”与“教育初心”的碰撞。一场关于“完美”的辩论悄然展开,形式整齐并不是完美,守护每个灵魂自由生长的光芒才是本真。

2402支部轻喜剧话剧《戒尺还是AI?》带来对传统课堂和趣味AI的辩证思考,用幽默探讨教育的另一种新路径,“教育不是修剪盆栽是帮每株野草开出独一无二的花”。

2405支部话剧《不灭》讲述1938年华中大学西迁的历史。战火纷飞,文明的火种不灭,那一代文化传承者以血性与傲骨书写着战火中的教育史诗。

2307支部话剧《师者守业记》通过三幕教学竞赛,撕开科技时代的师道困境——德育不是算法,是用心感受心的温度。

2310支部话剧《欲栽大木柱长天》穿越百年,来到长沙第一师范的课堂上。一代伟人毛泽东与师长的交锋后躬身自省,在严师雕琢下淬炼出“栽大木柱长天”的家国担当!

点评环节中,评委岁涵和毛德胜肯定了同学们的表现,同时提出希望剧本的冲突性更突出,兼顾思想性和文学性;并且指出要打磨人物语言,好的人物语言可以交代和推动故事的情节。毛德胜还特别指出,场景搭建尤其重要,例如桌子样式的统一,背景ppt要贴近故事地点,如果做不到可以通过旁白交代地点。交流环节中,三个支部的导演上台谈了剧本创作和话剧排练中遇到的一些思考和困难,这些回答得到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本次比赛2402支部荣获一等奖,2408、2405支部荣获二等奖,2306、2310、2404支部荣获三等奖,2411、2401、2307支部及“薪火相传”队荣获优秀奖。其中,“薪火相传”队获“最佳集体”称号,2306支部高兰溪获“最佳导演”称号,2404支部武昊坤获“最佳编剧”称号,2405支部孙昊然获“最佳男演员”称号,2310支部陈紫欣获“最佳女演员”称号。


“文韵流芳承师道,剧绎风华颂青春”,本届话剧大赛圆满落幕,但师道传承的火种永不熄灭。今夜每一幕真诚的演绎,都是对教育初心的叩问;每一句铿锵的台词,都是青春使命的回响!
编辑:宁静波 洪亚琳 潘叶
审读人:桂文亮 崔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