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文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院新闻 -> 正文

为学子引路,向科学进军——文学院“银龄讲堂”之刘守华教授开讲

作者:胡雨萱 刘焱妮 吴昆成 吴鸿仪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12月04日

(通讯员 胡雨萱 刘焱妮 吴昆成 吴鸿仪)“金晖育桃李,银龄传华章”,2021123日,文学院银龄讲堂第二讲于文学院2201教室开讲。本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级公费师范生集体承办,特邀华中师范大学桂岳卓越教授、国内外知名故事学家刘守华教授带来“银龄讲堂”第二讲。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福刚、2020级辅导员马骁、鲍思琦及年级全体公费师范生参与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辅导员鲍思琦主持。鲍思琦在开场发言中提到,学院精心策划 “银龄讲堂”系列活动,是为了助力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离退休老教师的育人和引领作用,本次活动特邀刘守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为学子引路,向科学进军”的专题分享,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刘守华教授的生平经历和学术研究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坚定信念。

刘守华教授回顾自己在桂子山上六十多年的岁月历程,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时代潮流下投身民间文化研究、进入科学殿堂的经历。“向科学进军”是当时时代的召唤,也是刘守华教授投身学术的初心,本科毕业时的刘守华教授还曾以“向科学进军”为名创作原创歌曲,表达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刘守华教授以“三位一体”来形容自己的人生路径。他告诉同学们,自己就是从小的兴趣、教师职业的使命与社会责任的担当共同构成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在时代潮流的引领与个人的努力下,他不断前进,在民间文学这一领域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谈及民间文化研究,刘守华教授说道:“我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乐在其中”。刘守华教授强调,自己的“乐就乐在寻找深埋地里的宝藏,“民间文学不被重视,就像深埋在地里的红薯;一旦挖出来,你才知道这是宝藏”。此外,刘守华教授还向大家着重介绍了《刘守华故事学文集》。该系列著作汇集了刘守华教授多年来的民间文化研究成果,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泛传播,架起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学习的桥梁。文集分为三个板块,涵括对故事学的基本原理的构建、对中国古今贯通的故事史的全景叙说、对跨地区、跨民族的比较故事学的开拓性研究以及就佛道教信仰同民间故事交融的跨文化探索等,被中国民间文学泰斗钟敬文教授称为“系统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史的第一本著作”。刘守华教授特别提及在研究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这使其创作视野更加开阔,也将民间文学的研究提高到了国际水平。

在答疑环节中,刘守华教授针对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韩磊提出的“现在是否还有产生民间故事的土壤”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守华教授把民间故事分为原生态、再生态与新生态三个类型。他认为,在现代网络发展、科技进步的社会背景下,再生态和新生态故事层出不穷,这也应当得到重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刘守华教授说到。

活动接近尾声,刘守华教授为同学们送上寄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无心”……刘守华教授教导同学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使所有人满意,不要过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至此,本次“银龄讲堂”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