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文学院2019级基地班“明德”名家讲坛第七期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黄雅欣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10月25日

(通讯员 黄雅欣)1023日下午三点,武汉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国家教学名师李建中教授作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本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之基地班第七期“明德”名家讲坛,为大家带来“大学:古今通义与中西通识”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在文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基地班主办,基地班全体同学和部分研究生同学共同参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洪涌副院长、万娜老师与李远老师出席了此次讲座。活动由2019级基地班导师王海龙主持。

本次讲座分为主讲人讲解和答疑互动两个环节。讲座伊始,李老师以校友的身份深情回忆在桂子山学习和工作的时光。他认为大学生是一个大学的核心元素,鼓励同学们做大学的主人公,并由此引出讲座的中心问题:“大学”,作为古代经典和现代学制,作为博雅明道之文化关键词,如何在古典、近代和当下,“通天下之不通”?

随后,李老师围绕“大学”一词的三义即经典义、学校义与方法义进行讲解。他认为,大学之经典义,主要可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而其中“修身”最为关键,是大学内外兼修的枢纽所在。关于大学之学校义,他以古今中外的大学校园环境为例,指出大学校园应做到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如此才不负大学之名。而关于大学之方法义,他以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为例,生动阐释了大学的教人之法在于使学生明其体用,明其关键,明其贯通。

接下来,李老师以当下大学教育的种种“不通”为引,提出“大学”三通的问题。他指出,古典时代,道术为天下裂遂导致不通,而圣者通之,并以君子不器进一步解释古典之通。近代由于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的差异乃至对立等导致不通,则需要元典精神、博雅精神、会通精神来通之。而当下大学教育由于内卷化、工具主义和标答思维等也导致不通,李老师以武大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现身说法,希望通过“通识教育”阅读经典,让同学们破解“内卷化”困境,实现“大人之学”;摒弃“工具主义”,实现“大用之学”;超越“标答思维”,实现“大道之学”。

李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直指人心,不时引起满堂喝彩。在答疑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热情高涨。汪怡君同学问到:在通识教育下,我们在阅读经典时产生误读该怎么办?”李老师充分肯定这是个好问题。他指出,首先我们要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区分开:专业教育需要掌握知识点,而通识教育的原典阅读需要把握问题域;其次,我们要学会抓取关键词,他以武大通识教育为例,老师在讲解《文心雕龙》时会以“博雅”这个范畴为抓手,使学生尤其是理科生能够围绕“博雅”来理解《文心雕龙》,效果不错。

会后,学生纷纷拿着李老师的著作请求签名留念,现场气氛火爆异常。

活动最后,李老师与参加讲座的各位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