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泛谈国学智慧——记“明心”学术沙龙第四期讲座

作者:曹思量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0年09月22日

(通讯员 曹思量)9月13日下午,“明心”学术沙龙第四期讲座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举办,本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基地班主办,邀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副教授秦平来为同学们进行有关国学智慧的专题讲座。文学院2019级基地班全体同学出席此次活动,班导师王海龙担任主持人。

本次讲座共分为主讲人讲解和答疑互动两个环节。讲座伊始,班导师王海龙就本次讲座的形式、要求和目的进行了简要说明。接着,主讲人秦平老师引用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的观点提出了国学智慧的主要代表: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并以此为线索展开讲述。

首先,秦老师结合国学经典、时事新闻以及自身经验,运用丰富的事例针对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忠恕”蕴含的智慧进行了讲解,提出儒家的仁爱观立足于人的普遍的基本情感,推己及人,从家庭出发,继而推广到整个社会,让所有人分享这种普遍的情感;并阐明了“忠”和“恕”的异同,启示同学们不仅要培养共情能力,还要在普遍的价值之上尊重个性。


接着,秦老师围绕“管理欲望”和“上善若水”这两个命题向同学们介绍了道家的智慧。道家思想启示同学们要常常自省,适当地对欲望做减法,强调谦让、包容在当今快节奏时代的重要性。

最后,秦老师对中国佛教的智慧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佛教是一种出世智慧,强调“看破与放下”、“保持平常心”。佛教认为缘起性空,人生应当追求最高的、永恒的本性。

在答疑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麻栌月同学就儒家对“自我”的定位提出自己的疑惑。秦平老师表示:“我们可以说儒家关于自我的认知是不完整的,正因此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利用,后期被极端化。但在对‘自我’的定义没有标答的情况下,儒家对‘自我’的认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讨。”

文学院19级基地班学生龙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秦平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起承转合条理分明,丰富了自己对于国学智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