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

对外交流

教师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对外交流 -> 教师交流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学

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06月26日

(通讯员:王星儿 杨浩然)2023年6月25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成纪教授应桂子山人文论坛的邀请,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进行了主题为“重释中国的《诗经》与诗教传统”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黄念然教授主持。校内外60余位师生到现场积极参与了讲座。        

讲座伊始,刘成纪教授首先对讲座主题进行了介绍,指出标题中的中国意在表明学术研究应该抱持的一种价值中立的研究态度,并以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命题为立论参照,指出了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共同点在于出现了人的存在意识、个体的自我意识与终极关怀的觉醒,是人类历史的飞跃。而聚焦中国的轴心时代,刘成纪教授认为,春秋与战国可被分别视作歌者与辩者的时代,同时也可区分为情感与理智、歌诗与哲学、诗云与子曰的时代,并且详细探讨了诗在轴心时代的价值定位。       

紧接着,刘成纪教授从风雅中国与乐感世界两个维度对《诗经》的结构进行了创新性的解读。他认为,风雅颂表面涉及《诗经》的文体分类,事实上却分别指代一个完型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其主题在风雅中国,并围绕轴心时代的王政体系创新性地概括出上升、聚集、下贯三种模式。而“赋比兴”看似在讲《诗经》修辞,但事实上却涉及人与自然世界关系的建构问题,其主题在乐感世界,同样概括出内化、外发、双向运动三种模式,对轴心时代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独到阐发。在此基础上,刘成纪教授指出,风雅颂、赋比兴共同以诗的方式建构了国家秩序与世界经验的框架。

随后,刘成纪教授详细探讨了《诗经》与诗教的相关内容,对比辨析了孔子前后的诗和诗教,指出轴心时代的诗教经历了从士人修身之学到国家之学,从个体教育到国家教育的转变,前者是教化的儒学(知识发生论),后者则是政治的儒学(知识建构论)。    

 尾声阶段,刘成纪教授从《诗经》经义的多元这一命题出发,强调了诗经的理性主义向度,即诗的表达天然是一种理想表达,具有超越性,同时辨析了诗与认知、诗与伦理、诗与政治、诗与万物、诗与自然时空等的关系,并对《诗》对诸艺术形式的统摄与展开进行了总结提要,给在场师生带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

讲座最后,主持人黄念然教授总结了本场讲座的核心内容,并对刘成纪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编辑:王星儿 审核:王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