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跨学科视域下先唐的知识、思想与文献”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作者:叶佳欣 苏昕怡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10月11日

(通讯员 叶佳欣 苏昕怡)20211010日,文学院“古代文学经典文本的生成、阐释与传播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举办了一场以“跨学科视域下先唐的知识、思想与文献”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了南京大学文学院赵益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曹建国教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胡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未沫副编审、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学谦助理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与研究所韦胤宗副研究员、湖南大学文学院翟新明副教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卫副教授与文学院十余位学者皆参会。

在韩维志教授的主持下,会议正式开始。文学院副院长李遇春教授致辞,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随后,青年学术团队负责人付林鹏副教授再次表示对诸位学者的欢迎,还介绍了团队的现状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并表示希望积极地调整研究方向,关联学术内容,在尊重学术个性的同时形成学术合力,争取在国内青年学者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希望在新的团队管理模式下,通过良性竞争的方式调动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让所有的团队成员得到锻炼和提升。最后,付林鹏对学院领导的支持表示感谢。

本次会议共分三场:第一场以“早期中国的思维、话语与文本”为主题;第二场以“中古文献研究的新视野与新领域”为主题;第三场以“思想信仰与文本生成”为主题。

第一场,曹建国围绕“孟子‘《诗》亡《春秋》作’”这一问题进行主题发言,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包括:何谓《诗》亡、《诗》亡于何时、《春秋》何以续《诗》以及孔子何以为“圣王”,并且对《孟子·尽心下》中“五百年”这一数字的知识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随后,刘未沫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议。接着,刘未沫以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为中心,梳理了秦简的内容并谈到了处理问题的角度,重点讨论了早期中国思维中以“度”为旨归的音律数和以“岁”为旨归的历法数。随后,张卫在《儒家“藏礼于器”观念的伦理审视——以传统建筑为例》的报告中,围绕现代技术中“道德物化”的观念与传统文化中“藏礼于器”的观念展开发言。接着,付林鹏通过对早期乐论话语的梳理,讲解了早期乐论的言说主体、言说场合,讨论了“乐以成政”的问题。王海龙的报告题为《中国古代“比象”思维的历史发生学路径探究》,围绕中国古代的比象思维集中讨论了“比象”与四方四时、原始巫术的关系。最后,在圆桌会议中,大家围绕“解析几何与数的关联性”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第二场,赵益作了题为《形制与意义——古典文献研究的新视野与新领域》的主题发言。提出在古典文献的新方法与新领域中形制研究的重要性,形制可以影响读者理解文本内容,并列举诸多文献资料,透彻地讲述了形制的界定与重要性。随后于论坛中,张学谦发表了题为《东汉图谶的结构与篇目——兼论谶纬的断代标准》的论文。重点提出在断代时要重视三字篇名的情况,加以结合细读文本考其是否存在偏于后世的内容。翟新明作了题为《〈七录〉总集、杂文二分及其集部文体学价值》的学术报告,从目录学角度考察总集的发生以及转变,从文献著录推究界定《七录》总集部、杂文部的文献观念,探究目录学中集部对文体学的价值。最后,韦胤宗进行了题为《中古写本之字体及其在宋元刻本之延续》的报告,向与会师生展示了大量写本中的字样实证,详细论证了雕版印刷术字体面貌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前代的继承性。

第三场,胡鸿以《寇谦之的密码》一文作为主题发言,论述了寇谦之安排老君降临日、李谱文降临日的逻辑。针对文章的相关问题,赵益予以评议。接着,王楚介绍了论文《略议〈文选〉体数与佛教“三十七道品”之关系》,谈到了问题发现的来源以及萧统是否接受神秘数字传统。胡鸿对王楚的巧思与新意予以肯定,并补充了文章其他可供引证的材料。何安平论及《茅山道教与顾况及其诗歌》,从顾况生平切入又重点分析了诗歌情况。该部分最后,赵益主持了圆桌讨论,学者们就“寇谦之早期带有编造成分的经历如何进入史书”“‘杂’与‘集’的概念界定”等问题再次展开热烈的讨论,展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热情和活力。

会议末尾,林岩予以闭幕致辞,他对拨冗前来参加会议的诸位学者再次表示感谢,并提出三点总结:首先是本次高质量的讨论开阔了视野,年轻团队以开放的、跨学科的模式拓展了新的议题,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其次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分段安排与轮值的评议环节,令会议小型化且更有针对性;最后提出佛道文献能为中古时期的研究提供新视野,在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当以文献作为最原始的出发点。此次“文本世界的内与外”青年学术工作坊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