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北大赵杨教授“二语习得、三语习得与迁移”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杨妮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11月01日

(通讯员 杨妮)1029日下午,应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邀请,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在线作了二语习得、三语习得与迁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 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系列活动的第7场,讲座由陆方喆老师主持,我院余一骄、李炜、廖继莉、陈蓓等老师以及校内外近500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4479F

赵杨教授一直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此次讲座主要阐述了一语迁移、中介语迁移两大方面,重点梳理了迁移的概念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历史演变。

FC1D6

讲座伊始,他提出“为什么要关注三语习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他重新定义了第二语言secondary language),进一步把二语分为二语、三语、n语,以深入分析语言迁移的问题和学习目的语所借助的语言。随后,他从语言迁移的定义出发,区分了语言迁移和语言干扰的不同,指出语言迁移只是语言干扰的一种形式。在新的定义下,迁移可以分为一语迁移、中介语迁移和逆迁移。

首先,一语迁移(L1 transfer)具有能产型和接受型两种,同时,迁移还是对比分析假说的基础,该假说中最重要的一组概念就是正迁移和负迁移,此外相关修正也值得我们注意:一是Kellerman1977)提出的新奇效应(novelty effect),即当二语和一语中的某个现象差别很大时,会促进学习者的二语学习;二是可迁移性(Kellerman1977),这一学说将迁移的决定权交给学习者自身,还指出一语和二语的感知距离越近越有可能发生迁移,反之,可能性越小。紧接着,赵杨教授还介绍了对比分析假说中的习得难度等级,包括分化、新增范畴、缺失范畴、合并、对应,并补充了语言底层概念系统中的“概念迁移”(Odlin2008),分别阐述了学习者概念系统中的三类不同概念。

其次,他还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层面具体介绍迁移的不同表现,指出如果学习者先前学习的语言不只母语一种,所有这些迁移现象都需要重新考虑。对于三语来说,迁移可能全部或部分来自一语、二语或者二者均有,这就形成了四种假说:一语优势假说(privileged role of the L1)、二语状态因子假说(L2 status factors hypothesis)、积累增强模型(The Cumulative Enhancement Model)、类型主导模式(The Typological Primacy Model)。他认为在研究影响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类型时,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以获取明显的结果,为了让实验更具有说服力,最好将被试之前习得的所有语言都计入变量。

15779

赵杨教授的讲座内容激发了听众们的热情和兴趣。在问答环节,观众们踊跃提问,赵杨教授一一给予了细致的回答。赵老师的讲座提醒我们从中介语迁移的角度出发,看待汉语习得现象,对今后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场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最后,大家纷纷打开摄像头合影留念,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