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学生园地

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园地 -> 正文

文学院卓越-筑梦计划班线上参与武汉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观摩展示活动

作者:韦涵诺 王海韵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12月24日

(通讯员 韦涵诺 王海韵)12月21日下午,文学院卓越-筑梦计划班各年级成员于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参加了“武汉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观摩展示活动”。本次研修活动由武昌区教培中心组织,主会场设在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由该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方彦萍老师主持。

活动第一部分,由水果湖高中杨启金老师展示“苏轼赤壁‘二赋’联读联析”公开课。导入部分,杨启金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并通过“苏轼知多少”的游戏比拼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之后杨启金老师引领高一二班的同学们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共同品读前后赤壁赋,走近苏东坡。在第一个任务“绘制表情包”中,杨老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画出苏轼两游赤壁的场景,绘制表情包,用“轨迹图”画出苏轼的心理变化。从具象描绘到抽象制图,杨老师以学生自主推断和趣味绘制的形式结束了这一环节。第二任务为“对应表情包”。利用情态鲜明的各式表情包,杨老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梳理了苏轼的心理变化。转入课堂第三个任务,杨老师从物色与情思的关系解读苏轼情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用课文来佐证刘勰“不同景象引起心情变化”的观点,带领学生探讨苏轼面对同一景象的心情变化的原因。杨老师总结出,情感的变化不仅受景象影响,还受事、辰(时间)、心的影响。课文实现了情、景、理三者的交融。最后一个任务“认识苏轼”环节中,杨老师先引入课内的句子,让学生研讨苏轼应该怎样回答梦中道士的提问。“入乎其内”后,老师“出乎其外”,向大家展示书法作品《赤壁赋》的题跋与《东坡志林》对苏轼性格、星座的记载。经过三则材料的学习,老师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苏轼看起来是一个什么,实际上是一个什么”的转折句式来总结自己对苏轼的认识。课堂最后,杨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设计一期以“苏轼赤壁系列词赋”为主题的黑板报,并拟一个主标题。

接下来是评课议课环节。首先,水果湖高中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王雁介绍了本节课的备课思想和教学思路。本节课是高一语文备课组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对“三位一体”备课策略的一次尝试。教师们先依据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优化教学效果。本课重视整合与实践,突出真实情境下的语文自主实践活动,将备课理念深深植根于课堂实践之中。

随后,武昌区语文教研员吴东生老师站在“转型”的角度,点评了本节课的特点:选题具有挑战性;教学设计与活动方案具有鲜活性;“情境”和“整合”具有科学性。吴老师同时提到,不仅语文课堂要“转型”,语文教师更要“转型”,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学生生涯的规划师、思维的建造师和心灵的按摩师”。

最后,湖北省特级教师袁汉杰带来《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构建“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新教学实施建议》的报告。报告从“说课程”、“说教材”与“说教学”三方面阐述了新教学理念。袁老师强调教师应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出发,重新定义课堂,改变语文教学中大量讲解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本次观摩活动后,2018级卓越教师计划班也与班导师开展了线上评课研习活动,就语文课堂中科技元素的加入是否得当、如何落实“情境”的切身性原则展开了探讨。2019级卓越-筑梦计划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撰写听课记录与听课感想,总结课堂流程、评价课程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本次公开课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新颖的课程资源、先进的教育技术给卓越-筑梦计划班的同学们带来了诸多收获。此后,同学们还将持续观摩、学习优质公开课,在研习中尝试跟上教育改革趋势,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